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走過克難年代

筆者:郭國楹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【作者速寫】郭國楹先生,民國三十八年隨軍來臺,加入怒潮軍政學校,至六十七年退伍,曾獲第一屆法律文學獎。 自民國三十八年來臺,至六十八年的三十年間,民生物資極度缺乏,許多須仰賴進口,尤其衣服、布料價格昂貴!男人外出做工,上身打赤膊,兩條短褲就能撐過一個夏天;印有「美援、中美合作」字樣的麵粉袋,可剪製成汗衫穿上身。 因物力維艱,軍人一天副食費只有新臺幣五角,而市面一件童裝竟得花五百元!由於當年大家生活條件都很拮据,看到物品太昂貴就不買,自然不覺得日子苦。 民國四十八年,筆者三十一歲,任職軍中民防隊,待遇雖低,適逢緣分到了,照樣娶妻、生子,儘管負擔很重,但開源既不容易,除了節流,只能與妻共體時艱。沒有自來水,就「負重致遠」挑水回來,沒有瓦斯就撿柴燒,沒有電就摸黑點蠟燭……。 克難年代,養雞貼補家用也是風氣,因雞生蛋、蛋生雞,使家人在生活中不花錢就可吃到新鮮的蛋,而雞更是年節給孩子補充營養的一大烹調來源。 當年的衣服,即使穿到破舊不能再補,也捨不得丟。愛妻王梅為了改善家計,別出心裁,常將舊衣,由小放大,或改舊變新。妻穿的衣裙,多半靠她自己的剪裁功夫製成! 克難年代,臺灣除了東西橫貫公路,西部只有南北縱貫公路;當三十八、九年間,大陸人潮湧進臺灣,在縱貫路沿線,形成一區區「人地不親」的異鄉人聚落,就地向絡繹於途的路人招攬生意,有南北味各種小吃店、茶館、香菸攤……。 縱貫公路橋樑的安全維護,是民防隊的任務之一,筆者擔任民防分隊長的那些年,常騎著公用腳踏車,穿梭於公路上,隨處可見招牌亮麗、建材簡陋的克難店,招徠過路人歇腳後再上路,吆喝之聲,不絕於耳,相當熱鬧。 六十五年十月台中港開始營運,六十七年十月,臺灣第一條南北高速公路通車,十大建設在幾年間陸續完成啟用,也結束了近三十年的克難生活。 之後,政府十四項建設接續進行,第二條高速公路闢建,交通更加便捷,臺灣經濟起飛,人的腳程不再受限於徒步和腳踏車,取而代之的是汽、機車,縱貫線上的路邊克難店乃漸沒落。 和同胞一起走過三十年的艱辛,目睹臺灣進步過程,有淚水也有歡笑,如今滄桑的容顏落盡,克難景象已不復見,但在那段艱苦歲月中,大家展現的勤奮、智慧和刻苦精神,仍留給筆者無限的懷念。(點閱次數:448)